思考生命的意义 - 2 - 伊壁鸠鲁 的享乐主义

伊壁鸠鲁(Epicurus,前341年-前270年), 享乐主义者, 他发展了亚里斯提卜(Aristippus)的享乐主义. 主张最大的快乐就是去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.

快乐和精神上的快乐

和亚里斯提卜(Aristippus)享乐主义不同, 伊壁鸠鲁把快乐定义为不仅仅是肉体上的,也包括精神上的. 肉体上的快乐是大自然强加于人身上的, 但精神上的快乐我们却可以有所支配, 而且这是更高级更持久的快乐.

快乐的副作用和更多的快乐

  1. 这是和亚里斯提卜(Aristippus)的一个不同, 伊壁鸠鲁主张在追求快乐时, 应该同时考虑带来的后果, 权衡快乐的收益.
  2. 我们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,也必须权衡考虑是否能获得更大、更持久、更强烈的快乐(长期来看)。

动态的快乐和静态的快乐

伊壁鸠鲁还把快乐分为动态的和静态的.

  • 动态的快乐, 是指主动去满足通常由痛苦刺激产生的欲望, 比如为了消除饥饿而进食.
  • 静态的快乐, 是指欲望满足之后而体验到纯净平和的快乐(不是直接由痛苦刺激, 或者没有痛苦), 比如日常饭后悠闲的喝茶消食.

伊壁鸠鲁认为静态的快乐是更高级的一种快乐.

节制 & 平和

作为享乐主义者, 伊壁鸠鲁却很简朴, 他的食物通常只是面包和水,但他们心满意足. 他们主张自我的欲望必须节制, 并通过知识免除生理的痛苦, 以达到一种宁静且自由的状态, 进入“毫无纷扰”(Ataraxia)的最高境界.

伊壁鸠鲁认为, 享受生活需要抛弃一些欲望, 人生奋斗的弊端就是, 一个人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之后, 还会有更多的东西去追逐, 结果是欲壑难填和永远无法满足.

这种内心的安宁, 身体没有痛苦、灵魂不受困扰的宁静状态,是他心目中最大的快乐.

远离责任和避免社会活动

伊壁鸠鲁主张远离责任和社会活动, 他在公元前307年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派,这个学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。传说中该学派居于他的住房和庭院内,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,因此被人称为“花园哲学家”。据说在庭院的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写着:“陌生人,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。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。”

局限

伊壁鸠鲁远离责任和社会这种主张或许太过极端和消极, 不过减少欲望和追求精神快乐或许是人生意义的答案的一部分.

参考


Epicurus - Wikipedia
伊壁鸠鲁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【刘小枫】伊壁鸠鲁与宗教